
提示:多个视频只播放第一个文件,完整视频请下载后播放。
水的组成
一、使用教材:九年级初中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水的组成
二、实验器材:
数字化教学系统、电导率传感器、氢气和氧气传感器、演示实验水电解器、学生电源、自制氢氧混合气体点燃教具、干电池(1.5V和9V)、铅笔芯、火柴、打火机、无水硫酸铜粉末、蒸馏水、氢氧化钠固体、滤纸、医用注射器、一次性塑料水杯、图钉。
三、实验设计思路及创新点
(一)实验设计思路
通过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元素组成,再通过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实验反向论证这一结论。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结合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学生家庭实验等环节设计本节课,在实验课中真正做到了“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二)实验改进及创新点
(1)传统的霍夫曼电解器是玻璃制品,易碎且体积较大,携带不方便。
☆创新点:跨学科资源整合,与物理学科紧密联系。利用学生的电学实验箱,可用若干节干电池代替学生电源;气密性良好的塑料盒容器代替水电解器;铅笔芯代替铂电极;加入厨房中的碱面(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增强溶液的导电性。在提高实验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可进一步安排学生分组实验及家庭实验,让教材实验生活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2)课本中提到加入烧碱或硫酸可以增强溶液导电性,但对于学生而言较难理解。
☆创新点:借助物理量——电导率来表征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通过数字化实验仪器电导率仪测定加入前后溶液电导率的变化并记录数值。通过前后数字的对比可以使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出溶液导电性确实是增强了,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突破了当下学习和理解的难点。
(3)教材P109思考题:你能从氢气在氧气里燃烧生成水的反应,推断出同样结论吗?
这是逆向思维研究物质组成的重要思路和方法,但是教材这一节并没有安排氢气可燃性这一内容进行验证,只给了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