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播课】全国高中化学说课大赛说课课题《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宁夏育才中学 赵娟娟

分类:化学说播课资料 日期:

123化学网

提示:多个视频只播放第一个文件,完整视频请下载后播放。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说课稿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赵娟娟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评价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本节课是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三课时的内容。在前两课时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分析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有变化,建立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探讨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通过分析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所承担的角色,已建立起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了解了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本节课主要是运用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氧化还原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建构起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核心思想。为下一章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知道铁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了解Fe3+的检验方法;掌握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

②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和验证未知物性质的科学方法和基本思路;让学生初步建构起分类观、转化观等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核心思想。

③通过对铁及其化合物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使学生学会预测物质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到验证,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良好品质。

 3.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本节课的知识上的重点是金属铁、氯化铁、氯化亚铁的性质以及相互转化;方法上的重点是教会学生探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②教学难点: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和验证物质的性质及实验方案的设计。

二、学情分析:

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已经具备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理论基础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在情感上,学生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妙。但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基本理论,对氧化还原知识还不能熟练运用,加上实验设计能力有限,导致他们可能对Fe2+与Fe3+的相互转化的探究实验会遇到困难,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验。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新课程主张“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本节课我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结合以下教学方法开展:

①  学案导学法:通过学案导学,引领学生自主预习,主动建构知识,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我将通过导学案的设计流程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教学任务,为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奠定良好的基础。

②  启发引导法: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确:预测—实验验证---归纳总结是探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和思路,从而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③  实验探究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案后,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探究活动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究意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两个主体”及现代教学的思想。从而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预设的三维目标。

2.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的学习能力就至关重要。因此,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讨论交流法、归纳总结法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达到探究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合作中学会学习;讨论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




123化学网

版权声明

1. 本站所有资料和试卷,除特别注明外,都收集于网络或由网友上传,仅限学习交流。
2. 会员在本站下载的所有资料和试卷,只拥有使用权,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3. 所有资料和试卷,未经原作者合法授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会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发布、传播、复制、转售,否则一律封号处理。
4. 如果素材损害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QQ: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