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3 分子结构与性质(解析版)
2.(2024·湖北卷,5,3分)基本概念和理论是化学思维基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理论认为模型与分子的空间结构相同B.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称为元素周期律C.泡利原理认为一个原子轨道内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D.sp3杂化轨道由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杂而成【答案】A【解析】A项,VSEPR模型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结构模型,而分子的空间结构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的空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4 晶体结构与性质(解析版)
晶体结构与性质是物质结构中的难点和重点,它不仅是由于增添了晶胞知识点而备受关注,而是由于涉及元素组成、微粒间作用力及性质比较等内容,所以在注重综合能力考查的命题方向上,晶体无疑成为命题的热点。题型以非选择题为主,分值约为4分。晶体的计算是高考题中的压轴题,试题将立体几何知识与化学知识紧密结构在一起,情景新颖,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5 元素周期律(解析版)
本专题主要考查内容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判断元素“位—构—性”的关系;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等。本部分知识内容丰富,规律性强,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它在整个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在高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预测高考会以稳为主,主要考查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以元素周期表为依托考查各微粒间的关系。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6 “位—构—性”综合——纯文字推断与分析(解析版)
元素推断题是高考的一种常考题型,目的是综合应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等知识解决有关元素化合物的有关知识。该题型一般给出未知元素的原子序数,结合微粒结构及电子排布规律,推断出具体元素。近年高考命题新动向:采取“声东击西”术,一般把多种元素通过文字叙述陈列出来,题目题干中通过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来推断元素,然后确定具体的物质,这是“声东”;而题目的落脚点的重点不是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而是考查化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7 “位—构—性”综合——文字+结构推断与分析(解析版)
2.(2021•河北选择性卷,12)如图所示的两种化合物可应用于阻燃材料和生物材料的合成。其中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和Z同主族,Y原子序数为W原子价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和Z的最高化合价均为+7价B.HX和HZ在水中均为强酸,电子式可表示为与C.四种元素中,Y原子半径最大,X原子半径最小D.Z、W和氢三种元素可形成同时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化合物【答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8 “位—构—性”综合——文字+周期表推断与分析(解析版)
片段元素周期表型推断题为截取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然后结合一定的元素信息进行推断,一般给出两种信息:一是给出局部的元素周期表,展示出几种不同元素的相对位置;二是给出某种元素的位置特征、原子结构特征或由该元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的特殊性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先根据给出的某种元素的特殊结构或性质,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然后以此为“坐标原点”,根据其他元素与该元素的位置关系,进而确定其他未知的元素。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9 物质结构综合——以金属元素为主体(解析版)
3.(2022•湖北省选择性,10)Be2+和Al3+的电荷与半径之比相近,导致两元素性质相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e2+与Al3+都能在水中与氨形成配合物B.BeCl2和AlCl3的熔点都比MgCl2的低C.Be(OH)2和Al(OH)3均可表现出弱酸性D.Be和Al的氢化物都不能在酸中稳定存在【答案】A【解析】A项,Al3+半径小,不能容纳6个氮原子和它配位,则不能在水中与氨形成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0 物质结构综合——以非金属元素为主体(解析版)
3.(2022•湖北省选择性,9)某立方卤化物可用于制作光电材料,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a2+的配位数为6 B.与距离最近的是K+C.该物质的化学式为KCaF3 D.若换为Cl-,则晶胞棱长将改变【答案】B【解析】A项,Ca2+配位数为与其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F-的个数,如图所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1 物质结构综合——以金属和非金属为主体(配合物)(解析版)
(2)将该二聚体溶于生成(结构如图所示),已知其配离子为四面体形,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 ,其中配体是 ,该配合物中有键 。【答案】(1)A (2)sp3 CH3CN 14【解析】(1)从图中可知,该二聚体中Br和Al之间以极性键相连,该二聚体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极性键,故选A。(2)该配离子中,中心原子Al形成4条单键,杂化方式为sp3杂化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2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解析版)
考点1 文字叙述型能量变化1.(2023•江苏卷,6,3分)氢元素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且具有重要应用。11H、21H、31H是氢元素的3种核素,基态H原子1s1的核外电子排布,使得H既可以形成H+又可以形成H-,还能形成H2O、H2O2、NH3、N2H4、CaH2等重要化合物;水煤气法、电解水、光催化分解水都能获得H2,如水煤气法制氢反应中,H2O(g)与足量C(s)反应生成1mol H2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3 反应热计算——键能(解析版)
2.(2021·重庆卷,18)】“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研究表明,利用Ir+可催化消除大气污染物N2O和CO,简化中间反应进程后,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CO(g)的燃烧热∆H = -283 kJ·mol-1,则2N2O(g)=2N2(g) + O2(g)的反应热∆H (kJ·mol-1)为( )A.-152 B.-76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4 反应热计算——盖斯定律(解析版)
1.(2021•北京卷,14)已知C3H8脱H2制烯烃的反应为C3H8 = C3H6+H2。固定C3H8浓度不变,提高CO2浓度,测定出口处C3H6、H2、CO浓度。实验结果如下图。已知:C3H8(g)+5O2(g)=3CO2(g)+4H2O(g) △H=-2043.9kJ/molC3H6(g)+9/2O2(g)=3CO2(g)+3H2O(g) △H=-1926.1kJ/molH2(g)+1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5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解析版)
本专题重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及有限制条件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对热化学方程式的复习,一要抓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二要注意题目条件的设置。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6 化学反应机理与反应历程(解析版)
1.(2024·北京卷,13,3分)苯在浓HNO3和浓H2SO4作用下,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中间体到产物,无论从产物稳定性还是反应速率的角度均有利于产物ⅡB.X为苯的加成产物,Y为苯的取代产物C.由苯得到M时,苯中的大π键没有变化D.对于生成Y的反应,浓H2SO4作催化剂【答案】C【解析】A项,生成产物Ⅱ的反应的活化能更低,反应速率更快,且产物Ⅱ的能量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7 原电池原理与应用(解析版)
移电子数为6.02×10-23,故D错误;故选C。3. (2023•海南卷,8)利用金属Al、海水及其中的溶解氧可组成电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电极为电池正极B.电池工作时,海水中的Na+向a电极移动C.电池工作时,紧邻a电极区域海水呈强碱性D.每消耗1kgAl,电池最多向外提供37mol电子的电量【答案】A【解析】铝为活泼金属,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则石墨为正极。A项,由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8 电解原理(解析版)
5.(2015·福建卷,11)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2O和CO2转化为O2和燃料(C3H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B.该装置工作时H+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C.每生成1 mol O2,有44 g CO2被还原D.a电极的反应为:3CO2+18H+-18e-=C3H8O+5H2O【答案】B【解析】该装置有外接电源,结合题中图示分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9 电解应用(解析版)
1.(2024·湖北卷,14,3分)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双位点PbCu电催化剂,用H2C2O4和NH2OH电化学催化合成甘氨酸,原理如图,双极膜中H2O解离的H+和OH-在电场作用下向两极迁移。已知在KOH溶液中,甲醛转化为HOCH2O-,存在平衡HOCH2O-+OH-[OCH2O]2-+H2O。Cu电极上发生的电子转移反应为[OCH2O]2--e-=HCO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40 化学电源——燃料电池(解析版)
3.(2020•山东卷,10)微生物脱盐电池是一种高效、经济的能源装置,利用微生物处理有机废水获得电能,同时可实现海水淡化。现以NaCl溶液模拟海水,采用惰性电极,用下图装置处理有机废水(以含 CH3COO-的溶液为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负极反应为 CH3COOˉ+2H2O-8eˉ=2CO2↑+7H+B.隔膜1为阳离子交换膜,隔膜2为阴离子交换膜C.当电路中转移1mol电子时,模拟海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41 化学电源——可充电电池(解析版)
2.(2024·安徽卷,11,3分)我国学者研发出一种新型水系锌电池,其示意图如下。该电池分别以Zn-TCPP (局部结构如标注框内所示)形成的稳定超分子材料和Zn为电极,以ZnSO4和KI混合液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标注框内所示结构中存在共价键和配位键B.电池总反应为:I3-+ZnZn2++3I-C.充电时,阴极被还原的Zn2+主要来自Zn-TCPPD 放电时,消耗0.6
-
十年高考(2015-2024)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42 多池串联(解析版)
1.(2022•山东卷,13)设计如图装置回收金属钴。保持细菌所在环境pH稳定,借助其降解乙酸盐生成CO2,将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LiCoO2转化为Co2+,工作时保持厌氧环境,并定时将乙室溶液转移至甲室。已知电极材料均为石墨材质,右侧装置为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工作时,甲室溶液pH逐渐增大B.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乙室应补充盐酸C.乙室电极反应式为LiCoO2+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