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19 主题项目式选择题与科普阅读题
考点01 主题项目式选择题
考点02 主题项目式非选择题
考点03 科普阅读题
考点1 主题项目式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1~2题。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主火炬的燃料——“零碳甲醇(CH3OH)”备受瞩目,这是全球首次对“零碳甲醇”的实践应用。目前,该燃料已广泛应用在船舶、汽车等领域。“零碳甲醇”是利用焦炉气中的副产品氧气和从工业尾气中捕捉的二氧化碳在一种纳米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得到的,其微观示意图如图。
1.(2024安徽,8)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均为单质 B.丁的化学式为H2O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D.反应前后“纳米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答案】B
【解析】反应物是氢气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A错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后C、H、O 原子的数目分别为1、6、2,反应后丙中C、H、O原子的个数为1、4、1,则丁中有2H、1O,所以丁的化学式为H2O,B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 H2 + CO2 CH3OH + H2O,所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2×3)∶44≠3∶1,C错误;“纳米催化剂”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D错误。
2.(2024安徽,9)有关“零碳甲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替代汽油作为汽车燃料 B.燃烧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C.完全燃烧时不产生二氧化碳 D.生产过程实现了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答案】C
【解析】甲醇是可燃物,根据“目前,该燃料已广泛应用在船舶、汽车等领域”可知,能替代汽油作为汽车燃料,A不符合题意;燃烧放热,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等,燃烧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B不符合题意;甲醇含有碳元素,完全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C符合题意;反应的原料有二氧化碳,所以生产过程实现了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D不符合题意。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端午时节,粽叶飘香。粽子是用粽叶包裹糯米等蒸煮而成的食品,因粽叶中含有对乙烯基苯酚,会散发出清香。完成下面3~5小题。
3.(2024湖北,1)在下列粽子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采粽叶 B.洗粽叶 C.包粽子 D.煮粽子
【答案】D
【解析】采粽叶过程中只是将粽叶采摘下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洗粽叶过程中只是洗掉杂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包粽子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煮粽子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符合题意。
4.(2024湖北,2)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D.维生素
【答案】A
【解析】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选A。
5.(2024湖北,3)下列关于对乙烯基苯酚(C8H8O)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17种元素组成 B.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
C.属于无机化合物 D.一个分子中含有4个H2分子
【答案】B
【解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对乙烯基苯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说法错误;对乙烯基苯酚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8∶8 = 1∶1,故B说法正确;对乙烯基苯酚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C说法错误;一个分子中含有8个氢原子,不含有氢分子,故D说法错误。
劳动技术课上,同学们利用胶水、铁丝、彩纸、蜡烛和竹片等材料,制作了融合其他学科知识的创意灯笼。完成下面6~8小题。
6.(2024湖南,1)下列制作灯笼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胶水 B.铁丝 C.彩纸 D.蜡烛
【答案】B
【解析】胶水属于合成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铁丝属于金属材料,故B符合题意;彩纸属于天然材料,故C不符合题意;蜡烛属于有机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7.(2024湖南,2)下列过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竹片弯曲 B.彩纸裁剪 C.蜡烛燃烧 D.灯笼悬挂
【答案】C
【解析】竹片弯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A属于物理变化。彩纸裁剪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B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水等生成,C属于化学变化。灯笼悬挂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D属于物理变化。
8.(2024湖南,3)下列创意灯笼上的元素名称及符号截图中,有书写错误的是
A.氦 He B.硅Si C.银 aG D.铝 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