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7讲 酸碱中和滴定及拓展应用
【复习目标】 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知道指示剂的选择方法。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的方法。3.掌握滴定法在定量测定中的应用。
考点一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与操作
(一)实验原理
1.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2.酸碱中和滴定关键
(1)准确测定标准液的体积;
(2)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二)实验用品
1.仪器
A:酸式滴定管、B: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
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酸碱指示剂、蒸馏水。
3.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变色范围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2无色
8.2~10.0粉红色
>10.0红色
【微思考1】 酸、碱中和滴定一般不选择石蕊,其理由为
。
提示:颜色变化不明显,不易确定终点
4.滴定管
(1)构造:“0”刻度线在上方,尖嘴部分无刻度。
(2)精确度:读数可估读到0.01 mL。
(3)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待装液润洗。
(4)排泡:酸、碱式滴定管中的液体在滴定前均要排出气泡。
(5)使用注意事项
试剂性质
滴定管
原因
酸性、氧化性
酸式滴定管
氧化性物质易腐蚀橡胶管
碱性
碱式滴定管
碱性物质易腐蚀玻璃,致使玻璃活塞无法打开
(三)实验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为例)
1.滴定前的准备
(1)滴定管:查漏→洗涤→润洗→装液→排气泡→调液面→记录。
(2)锥形瓶:注碱液→记体积→加酸碱指示剂。
【微思考2】 在进行中和滴定时,为什么要用酸(或碱)润洗酸式(或碱式)滴定管2~3次?
。
提示: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湿后,滴定管中残留蒸馏水,再加酸(或碱)时,相当于稀释了溶液,使浓度降低
2.滴定
学生用书⬇第262页
3.终点判断
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后,指示剂变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标准液的体积。
【微思考3】 如何滴加半滴溶液?
。
提示:将旋塞稍稍转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用锥形瓶内壁将半滴溶液沾落,再用洗瓶以少量蒸馏水吹洗锥形瓶内壁
4.数据处理
按上述操作重复二至三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根据c(NaOH)=计算。
酸碱指示剂及仪器的选择
1.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如图所示),下表中正确的选项是( )